我真实历史上太子胤礽是个怎样的人?是什么原因导致康熙废了他呢?

2025-05-17 03:39:15

为什么说他又是很特殊的存在呢?这是因为他是清朝唯一一个被公开立为皇太子的人,又是历史上唯一被废两次的太子。开始的时候他这个账号算是顶级配置,可被给他注册账号的老爹和下面一帮想要升级账号的弟弟们给逐渐给搞成垃圾账号了。

历史上的胤礽可不像胤礽影视剧中那般烂泥扶不上墙,历史上的胤礽文武双全,而且能力不俗,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二、、胤礽是康熙和他最爱的女人所生,出身高贵并且康熙亲自负责扶养

胤礽的出身可以说很高贵,他的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当年顺治留给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本身就是满洲贵族,而且胤礽的母亲可以说是和康熙有青梅竹马之好,赫舍里是康熙最爱的女人。

胤礽的外公是索尼的长子一等公噶布喇,是议政大臣之一,胤礽的叔外公是康熙朝有名的权臣索额图他是早期帮助康熙诛除鳌拜的人。赫舍里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为康熙分担了很多,但好景不上,赫舍里因为生胤礽难产而死,康熙一度非常难过,再加上那时候三藩作乱,胤礽母亲家族势力非常强大,为固国本,所以康熙就把刚出生不久的胤礽立为太子。

由于胤礽是康熙最爱的女人所生,而这个女人又离他远去了,康熙不放心别人扶养胤礽,所以康熙亲自承担起了扶养胤礽的责任,并且对这个儿子非常的疼爱。康熙对胤礽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但自己亲自调教,而且聘请了名师辅导,康熙本人本来就英明睿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再加上名师辅导,胤礽就是一块顽石也能教出东西,所以说胤礽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烂泥扶不上墙。

胤礽本人自幼聪颖好学,三岁开始学习诸子百家,随着逐渐的学习,他也是诗词歌赋样样学的精通,八岁就能马上骑射,而且非常娴熟,随着胤礽越长越大,学有所成,康熙也开始让他参与政事处理并且还让他监国。

在第一次被废之前,胤礽处理政务以及监国时期都是非常得心应手,处理颇有章法,康熙看着满心欢喜。他们父子感情最开始也是极为深厚的,在康熙亲征葛尔丹的时候,胤礽负责监国,年轻的胤礽处理事务上事无巨细,而且处理的非常稳健,并且每次处理完之后,都要写信请示康熙,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里,并且对胤礽非常赞赏。

三、胤礽被废其实主要怪康熙和胤礽的兄弟们

康熙由于吸取了了前明灭亡的教训,所以他对每个儿子教育都非常重视,培养他们每个人的办事能力,康熙的儿子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康熙把他之后的皇帝一股脑儿全生出来了,这么说也不为过,比我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十四胤褆都是当皇帝的料,而且谁当了也不会差。

康熙把儿子们培养的得非常全面,并且还让他们参与政事处理,每个人都有办差机会,这样一来也助长了儿子们对太子之位的想法,著名的“九龙夺嫡”就是这样来的,最早跳出来的就是老大胤禔,老大母亲家族背景也很强大,胤禔的外叔公是康熙超的令一位权臣纳兰明珠。老大胤禔在明珠的支持下,一直密切的关注着太子胤礽的一举一动,胤礽稍有差错,他便给老爷子吹吹耳旁风。

胤禔经常派眼线天天盯着胤礽的过失,胤礽也是人啊,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可能不犯错误。康熙给了所有儿子们很大权力,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他儿子们和胤礽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加深,康熙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之间关系,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康熙是吸取了了前明的教训,明朝只给太子权利其他皇子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利,所以李自成打进来,其他儿子们照样歌舞升平,家里的金银珠宝也不知道拿出来激励将士。

康熙则不一样,康熙是“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康熙的本意想把儿子们都培养好,然后团结在太子之下,发挥“家天下”本能,让他这些儿子们兄弟齐心共同治国,将儿子们培养成帮自己治国的助手,但他忽略了他的这些儿子都是生在天家的,既然都是皇帝的儿子,凭什么我不能当太子呢,我不一定比胤礽差啊。这一切这不以康熙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自然规律,是人的欲望所决定。

胤礽第一次被废的主要原因是老大胤禔在陪伴康熙打猎期间,日夜不停地在康熙面前诋毁胤礽,而胤礽自己之前也有过失,在狩猎的一个晚上,胤礽在康熙的帐篷外张望,恰巧被康熙看到,康熙认为胤礽有不轨的举动,所以废了他。

胤礽自己本身也有问题,当然他的问题还是要归咎于他老爹康熙的身上,由于胤礽出生时他母亲难产而亡,胤礽一直是由康熙亲自抚养,康熙对他很是溺爱。康熙曾默许索额图给予胤礽规格几乎等同于皇帝的旌旗仪仗和冠服,每年元旦和冬至还有千秋三大节日文武大臣除了要向康熙三跪九叩,还要向胤礽行两跪六叩之礼数。

这一切引来了老大胤禔的嫉妒,而老大胤禔的外叔公开始策划对付太子,康熙察觉到明珠对太子有威胁时,果断的铲除了明珠及其党羽。这一切都使胤礽越发膨胀骄横。康熙还非常的护犊子,在最初的时候不管胤礽犯什么错,康熙都会包容,胤礽犯再大的错误,康熙从来不会认为儿子有错,错的都是儿子身边的人,所以当胤礽犯错后,康熙的做法就是责备太子身边的人,他认为是太子身边的小人教唆了胤礽犯错。

久而久之,到了一废太子那时,康熙把胤礽从以前很贤名一步一步溺爱成了骄横狂暴之人,以前那个温文尔雅的胤礽变得乖戾暴躁,开始不得人心。随着胤礽权力越来越大,他本人又逐渐越来越暴戾,身边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政治势力,所以胤礽的人品越来越让康熙不满,而他的政治势力也越来越让康熙厌恶。

其实造成这些的就是康熙本人,因为他对儿子的过分溺爱造成了他乖戾的性格,同时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权力。自古以来太子很少监国,多数都是跟着皇帝父亲学习处理政务,而康熙出于对胤礽的溺爱,极大地让胤礽参与进政治之中,外加康熙对胤礽的过分溺爱,所以导致康熙爱儿子,也更爱权力,太子在康熙自幼的教导下权力欲已经很强,所以太子过分揽权也威胁到了康熙的权力。权力和儿子中间康熙选择了权利,而舍弃了胤礽。

写在最后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胤礽的身体发肤都是康熙给予的,康熙给了胤礽一切的一切溺爱、权力,也是康熙亲手毁了这一切,康熙爱儿子也爱权力,因为他还没玩够嘛,还想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