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鬼吹灯”之

2025-08-17 23:25:29

曾几何时,《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题材的小说及其改编影视作品的风靡,对于作品中描述的场景不少人充满想象与期寄。在洛阳,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它既承载了历史赋予它的厚重文化气韵,又以特殊的展现形式给予古墓爱好者终身难忘的参与式体验。今天,就随我一起去探秘吧! 没错!我们所说的博物馆就是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45号)。

古人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北郊的邙山水深土厚,是历代墓葬的风水宝地、帝王理想中的埋骨之处,归葬了历代上千位王侯将相,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大大小小的陵墓“挤”在一起,古人称其“无卧牛之地”。唐代王建在《北邙行》中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代张籍在《北邙行》中写道:“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建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一百余处原始社会和五大故城遗址,以及万余座古代墓葬,出土了数十万件文物,洛阳古墓博物馆就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型专题性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之数量、古墓类型及年代久远均属世界首位,可以说是中国一绝。因博物馆内存有历代墓葬艺术,对考古界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后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场馆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个展区。其中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主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也就是说,你能够到地下的坟墓里走一走。

广场上有十二生肖的石像。

【典型墓葬地下陈列馆】 因为墓葬均为整体搬迁过来的,墓里的砖石是考古工作者在原地编好号后再拆掉,到这里再忠实地逐一复原的。你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多视角地了解古墓的内部环境,包括墓室建筑、出土文物、墓室壁画、砖雕艺术和文物等等。

地下陈列区入口。 古墓博物馆地处邙山,因此游客稀少,显得特别冷静寂静。这也给探秘地下陈列区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气氛。通过玄堂的入口,就到了典型墓葬的地下陈列馆。你会有一种从三十多度红男绿女热闹凡间陡然坠入两千多年前幽冥世界,寒意四起、生人勿近的感觉。这里陈列着上至西汉下至宋金的25座各种类型的精品墓。

墓室的入口也是精美的装饰,看起来跟正常的房屋一样。位于墓门上部正中的铭砖上刻有“宋四郎家外宅坟,新安县里郭午居住”字样。相当于现在的门牌编号,墓主的后人可以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按此地址寄些香烛纸钱。

进入地下展馆,阴森之意迎面扑来,丰富多彩的墓室壁画、荧荧的绿光或红光、解说员故事的讲解加上强大的心理暗示,各种恐怖的因素自动进攻脑细胞,似乎感觉墙后有双眼睛在死死盯着你,不禁毛骨悚然。瞬间感觉公园鬼屋弱爆了,古墓胜在那浓浓的历史韵味儿,喜欢刺激与挑战的孩子不容错过!

墓中的雕刻,夜半三更时分来此还是有威慑力吧。

各种光。突然明白了“光怪陆离”是深刻内涵。

阴间的精心布置,其实体现了阳间活人的心态。看地下历代丧葬墓室的变化,可以看到人间变换的风云气象。要想深入地了解中国墓葬文化,非去古墓博物馆不可。这儿介绍了中国的墓葬文化的由来,以及各个朝代,尤其是西汉、东汉、魏晋时期的非贵族的墓室文化,丰富的壁画、陪葬甬、石刻、墓志、生活器皿,各具特色的墓室结构等等,真是大开眼界。人终有一死,不舍现世的人会打造阴宅,把生前的生活物品照搬进墓室;相信来世的人则刻画天堂、放入魂器、玉石,盼望重生;功成名就的人则致力于将自己的功绩记录在壁画、墓志当中,以告诉后人自己的丰功伟绩。总而言之,地下是地上的真实反映。

北宋雕砖墓。1994年在洛阳新安县城关镇宋村发现。葬有老少六人。仿木结构墓室,仿照当时实际居住房屋营建的一种墓葬,其门窗、斗拱及各类装饰、陈设齐全,逼真,依然一座真实的家宅。

西晋裴袛墓。1979年发现于洛阳市周公庙,墓主是大司农、关中侯裴袛一家的墓葬。墓志上介绍其一家老少三代四人同时死于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三年(公元293年),时值西晋“八王之乱”初期,一家四口老幼同死,可能与动乱相关。

馆里陈列的多是家族墓,各种青面獠牙的陪葬品,在灯光下格外阴森。配合它们的古怪影子投射在墙面上,有点儿恐怖。

唐李嗣本墓中的镇墓兽,全部是还没有上釉的半成品,成黑白的了。

北魏常山郡王元巶的墓室。元巶(公元505年-公元528年),北魏孝文帝之孙,十八岁为侍书,封常山郡王。武泰元年,契胡族酋长朱荣率军攻进洛阳,胁迫朝中百官至河阴(今孟津县内),杀太后、小皇帝及百官朝士两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役”。元巶即死于这次政治动乱。时年23岁。元巶贵为皇室宗亲,陪葬的彩佣,制作精美,应当代表着当时最高的美术工艺水平。

陈列区里墓葬都是家族墓,因此都不大,跟高大威严的帝王陵还不太一样。每个墓室整齐排列,相隔不远,洞口都成矮矮的拱门型,墓室里黑糊糊的。在一些家族合葬墓内,可以看到一个个墓室和好几道墓门,墓门很矮,需要猫着腰进,有的墓门可以关死,据说是因为不打算让活人进来,大家“闯关”的时候要小心哦!参观时不但要留心脚下,也要注意头顶不要碰着。

夫妻合葬墓,称“隔山葬”,指夫妻分别葬在两个并列紧靠的墓穴中,间用墙隔开。

北宋砖雕孝子图墓。1984年在洛阳市涧西区发现,四方形仿木结构砖石墓,在墓室后壁和左右壁的斗拱间镶砌六块浮雕孝子故事方砖,分别是曹娥沿江哭父、董永卖身葬父、鲁义姑、丁兰刻木事亲、孟宗哭竹生笋、王祥卧冰求鱼。这些孝子故事,被历代视为人伦楷模。

金代邹(王复)墓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极少的金代画像石墓,它对于研究金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和社会生活状况都有重要的价值。

棺材前头的墓志说明了墓主人的生平。

随葬陶器。

这个墓室很大,四角有四根石柱,站在石柱边向对角线的石柱说话会有回音,就好像是对面有人跟你说话。

石刻壁画。

北宋砖石墓。最大看点就是陶棺和棺床雕刻。室内的棺床在正对着墓门的一侧镶砌一排雕有牡丹和山羊的方砖。牡丹有富贵之名,羊含有吉祥之意,这两种砖雕组合在一起,寓意富贵吉祥。洛阳出牡丹,其种植历史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北宋。“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盛誉就形成于宋代。宋人习俗称呼牡丹为“洛花”。从洛阳宋墓中出现数量众多、千姿百态的牡丹画像就不难感受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好。

羊儿砖雕。

砖雕画像。

八角形仿木砖石结构墓室,几千年不朽不烂,保存完好。墓中除墓门一面外,其它七壁均有砖雕或壁画。

东汉天象神兽壁画墓。1983年发掘于洛阳金谷园村,是一夫二妻合葬墓。在前堂墓顶和四壁上绘有壁画,墓顶绘天象图,有太阳、月亮、彩云、飞鸟、朱雀、白虎;墙上绘侍从、珠树。墓主人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绘于墓室内,以此镇守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这是一幅描绘墓主车骑出行的图画,图中画了九乘安车,七十余个人物,五十余匹奔马。极富动感和质感,是汉墓壁画中佳作。

壁画依稀可见,似是描绘墓主人生前境况。

精美的砖雕。斗拱一直从墙腰到尖顶,工艺精湛,建筑考究,全部墓砖都经过彩绘。最先进入此墓的盗墓人眼睛看到的是陪葬品,后来进入的才会注意到这些难以注意的美。

这是曹魏墓壁画。1991年发现于洛阳市朱村,墓葬年代在曹魏时期(公元220年到265年),发现时已经被盗,随葬器物仅余11陶器件,重点是墓室壁上的绘画,这是南壁上所绘“车马出行图”,其布局严谨,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和谐,具有较高艺术水准。

新莽天象神话壁画墓。1978年在洛阳市金谷园村发现,属新莽地皇年间(公元20年-公元23年),前后室都有壁画,前室顶部绘天象图,四壁绘出梁架柱和兽面方斗,后室壁画内容是神袛和祥瑞图像,体现的是流行于汉代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思想及其引魂升天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