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探寻各国女性传统服饰
纱丽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
用丝绸制作的莎丽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
“纱丽”是印度女性心中舍弃不了的一种情结,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以自己别具一格的创造力诠释着他们对于生活、审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
纱丽之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女性,不啻汉服之于中国女性、奥黛之于越南女性、和服之于日本女性,雅致而又不落奢华,清婉而又不失庄重。
日本:和服
和服是日本人民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
和服不仅融合了优雅气度与深层内敛之本质,更反应了穿着之人的「心」与「动」。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着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因此,不论坐姿或站姿,都需经由完整的学习训练,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
和服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赏花幕」,因为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当人们穿着和服走动时,会因为晃动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块动态的画布。
和服的穿着技巧,乃是随着时代的风俗背景,经过琢磨考验,蕴育而生。衣上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日本民族对山水的欣赏及对风土的眷恋,乃至於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韩国:韩服(朝鲜服)
韩服对喜爱韩剧的朋友来说肯定不陌生,是中国唐朝汉服与朝鲜半岛古代的新罗王国时期的朝鲜民族本土服装的融合,经过不断“民族本土化”发展而成的服饰,特色是颜色艳丽以及没有口袋。
拥有古老哲学理念的韩服,不仅美丽还拥有实用性。它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士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外加轻薄透气的白色丝制长筒袜,端庄闲雅。
韩服的高腰设计还可掩饰体形上的不足,使体形较矮的人看上去较高,较瘦的人看上去则较丰满,增添女性之美。
越南:奥黛
奥黛是中文对越语Ao Dai的音译,奥黛是越南的国服,在现代越语里"ao"则指遮盖到颈部以下的服饰,而dai的意思是"长"。
聪明如你肯定发现了,奥黛跟我们的旗袍非常相象。一样是立领大襟,两侧开衩。它通常使用丝绸等软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长衫,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显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两侧开高叉至腰部,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逸。
不同于旗袍的是,奥黛下半身会配上一条喇叭筒长裤,因此无论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都很方便,越南街头常常会看到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奥黛少女。
过去奥黛的颜色代表了年龄与地区,少女是纯洁的白色、未婚女子是柔和的粉色、已婚妇女则是深色,北越女性喜好黄绢色,中越女性偏爱紫檀色,而南越女性则选择白色或刺绣花样,但现在已经没有分别了。
越南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奥黛的发展流变也是如此,不过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本土意识开始增强,开始在奥黛中加入了不少少数民族元素。
因此,把奥黛称作“越南旗袍”是不准确的。虽然它与旗袍很像,但是从历史流变来看,奥黛只是在早期与旗袍有联系,后期的发展则融合了欧美文化。
俄罗斯:鲁巴哈/萨拉凡
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因此他们在穿着上讲究色彩和谐、整体搭配。俄罗斯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宽大,这和俄罗斯民族的生产、生活有关,也体现了俄罗斯人豪迈的性格。
鲁巴哈样式有点像长袖连衣裙。俄国妇女以前下地除草时都穿鲁巴哈,因为长袖能防止稻草扎刺皮服,所以鲁巴哈又被称为“割草裙”。
鲁巴哈没有腰身,穿着时须束腰带,这种类型的服装在俄罗斯的南部省份较为流行。传统的鲁巴哈带有弯弯的刺绣装饰线条、腰带、围裙、围胸、索罗卡麻布绣花头饰和小花玻璃小珠子,用树皮或兽皮制作的鞋子。
萨拉凡则像现代人们穿的太阳裙或沙滩裙,无论是姑娘还是已婚妇女,无论是春夏秋冬都可以穿的服装。它很长,样式也很多,冬季人们贴身穿棉麻衬衣,外面穿萨拉凡,再围上厚厚的毛披肩,这样就可以御寒过冬了。用厚呢、粗毛、毛皮制成的萨拉凡,是过去俄国妇女的典型服装。
此外,俄罗斯人的民族头饰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时候,通过头饰可看出女人的不同年龄,一般姑娘的帽上不封顶,发际分两侧露出。已婚妇女要戴帽子,不能露发际。俄国农村妇女习惯将头发梳成小辫,盘在头上呈羊角式。
各式各样的俄罗斯民族头饰发箍是姑娘的主要头饰。发箍种类有镶珍珠的、花环式的、普通木头的。除此之外还用发带来装饰头发,高级的发带上面还镶有宝石等贵重物品。
阿拉伯:阿巴耶
阿拉伯妇女在家喜欢穿色彩艳丽的阿拉伯锦袍,佩戴各种金银首饰,身洒名贵的法国香水。在外出时则外套一件叫“阿巴耶”的黑绸袍,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只在眼睛处留下像针织透风的“网眼”用来看这个世界。
“阿巴耶”可以说是阿拉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总是披在所有衣服的外面,因而在剪裁上大刀阔斧,没有一点线条可言。试想一下,大街上举目四望,一眼一个黑袍子,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也不会撩开一丝,仿佛置身于“黑色的海洋”。
在阿拉伯街头,黑纱全猛、滴水不漏的多为传统妇女或妙龄女子;黑纱半遮面,大多是受过现代教育的大家闺秀;而不戴面纱的,多数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时代女性。,但不穿黑袍不戴面纱的女人至今还属少数。
埃及:卡拉西丽丝
埃及女性最典型的传统服装叫卡拉西丽丝,是一种无袖的长衫,样式十分简洁,埃及贵族则会在这样的服装上搭配珠子刺绣等不同装饰,使服装的染色和搭配都更加潮流。
荷兰:木鞋/白色风帽
木鞋是荷兰民族服装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荷兰是个“低洼之国”,冬天寒冷潮湿,地上容易结冰。农民们苦于无钱买鞋,又不能赤脚踏在冰上,所以就用木头雕成鞋的样子。这种鞋的鞋底厚实,鞋头呈尖状上翘,鞋内填上稻草,穿在脚上又暖和又舒适,而且踩在冰上不滑。
同时,木鞋还是男女青年的定情物。在婚礼前和婚礼中,新郎新娘要互赠木鞋以示祝福。讲究的木鞋,要将鞋面漆成黑色或白色,然后用彩漆在上面彩绘图案或书写着装者姓名的字头字母。
木鞋是荷兰服装的代表作之一,在民间瓷、木工艺品上常有表现,以致成为这个民族的象征。
荷兰风车举世皆知,荷兰的白色风帽也是民族服装特征之一。
上穿衬衣,下穿多层的裙子,这是荷兰女性的主要服装形式。通常女子上衣有红、绿相间的条纹,外面再套上一个紧身围腰,围腰上绣满了花纹。最为醒目的是妇女们都戴着白色风帽,帽檐下露出两条大辫子。
中国:汉服
中国的传统服饰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古朴优雅的汉服以及雍容华贵的旗袍,而小编认为,汉服无论在使用年限或是在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旗袍,更能代表中国。
大概还有很多人以为“汉服就是汉朝时代的服饰”,并不是!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
汉服千百年来的总体风格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充分体现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的服装主流。千百年来,汉服对整个汉文化圈产生了巨大影响,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